site logo: www.epochtimes.com

腸道.大腦.腸道菌(三)

灌腸促排便致身心失調 專家:腸道菌相異常引起

「微生物語是腸腦對話的關鍵」之二

作者:艾莫隆.邁爾(Emeran Mayer,肝膽腸胃科醫師、神經科學家),譯者: 毛佩琦

艾莫隆.邁爾醫師相信:歸正腸腦溝通的失誤,除了治療功能性腸道疾病,還能緩解焦慮症、憂鬱症等非消化疾病。(Shutterstock)
人氣: 421
【字號】    
   標籤: tags: , , , , , ,

編者按:繼先前文章談到「大腦與腸道熱線不斷,協力調節身心機能」,引領全球腸腦菌軸研究的艾莫隆.邁爾醫師(Emeran Mayer)在書中提到,腸道與大腦的對話中,腸道菌用「微生物語」(microbe-speak),一種複雜的生化語言,來廣泛、持續地參與對話。本文舉案例說明「腸道-大腦-腸道菌群」間互動的奧祕。

達莉亞幼年排便不順,自此定期接受灌腸療法,意外地導致腸道菌相失衡,阻斷腸腦間的正常溝通,進而引發焦慮、憂鬱和其他身心失調現象。隨著深入研究「腸腦菌軸」,期盼未來新的治療策略能歸正腸腦菌軸線的溝通失誤。

定期灌腸致腸道菌相異常 引發身心失調

達莉亞確信,自己會焦慮、憂鬱、疲勞與慢性疼痛,是因為消化道中的有毒殘渣發酵所致。她認為,無法自行排除這些殘渣,對她的整體身心健康有重大影響。許多醫師碰到這麼一個多重症狀且故事詭異的病患,通常會進行結腸鏡檢查,然後開最新的瀉藥給她,再把她轉介給精神科醫師。

現在我們已經知道,醫師的這種策略,很容易就會忽略掉病患症狀中的一些重要生理因素。達莉亞幼兒時期所接受的灌腸,很可能干擾了她人生前幾年腸道菌組成的正常發展,持久改變了腸道菌與神經系統的溝通方式。雖然目前科學尚不足以了解,腸道菌早期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,才導致了達莉亞的這些症狀,但她的故事充分顯示,健康的腸道菌叢在正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變化,可能會使患者出現精神症狀,以及終身腸腦溝通失常。

達莉亞幼年定期接受灌腸療法以幫助排便,意外使得腸道菌相失衡。(Shutterstock)

 

腸道菌透過微生物語協調腸腦溝通。達莉亞的腸道菌相失衡,致腸腦溝通失常,進而引發種種身心失調現象。(Shutterstock)

 

我相信,未來會有一些治療策略可扭轉這類腸腦軸線的早期程式錯誤。在那一天到來之前,以下的整體療法可能會對她有些幫助:藥理與行為處理並行治療她的精神症狀、補充益生菌與富含植物性纖維的飲食來建立腸道菌多樣性、以草本型瀉劑刺激結腸的液體分泌。這樣的處置方式也是肯定了她的痛苦遭遇和獨特故事不是憑空捏造。以達莉亞的情況而言,這療法不僅逐漸了改善她的腸胃道症狀,也減緩了焦慮和憂鬱的症狀。

清除腸道毒素 灌腸排毒源自古老療法

多年來,我見過許多病患有著複雜且看似難以解釋的症狀,而我學到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不要戴著有色眼鏡聆聽他們的故事──無論這些故事聽起來有多詭異,或多不符合當前的科學教義。沒人教醫學院的學生如何診斷這類病患,所以,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腸胃科醫師,也很容易為達莉亞下錯誤的假設,誤認為她是特有的心理異常病例。

但我懷疑,除了腸道菌叢與腦部溝通的發展受到改變以外,她灌腸的習慣一部分也源自於一個古老且歷久不衰的信念,人們相信累積在結腸中的有毒殘渣會形成各種生理、心理的疾病與病痛,而清潔結腸是排毒的必要療法。這種被稱為「腸腐敗」(intestinal putrefaction)或「自體中毒」(autointoxication)的信念,幾乎跟莎草紙一樣古老,相關治療手法是世界各地古老醫療傳統的一部分。

在紅海對岸的古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,已知最古老的人類文明成員蘇美人,也用灌腸來驅趕疾病。古巴比倫人和亞述人也是如此,他們的泥板早在西元前六百年就提到灌腸一事。

・在印度,印度手術之父蘇許魯塔(Susruta)曾提出具體建議,並在梵文醫學文稿上描述如何使用注射器、導管和直腸鏡。阿育吠陀(Ayurvedic)醫師繼續此傳統:阿育吠陀五個最重要的排毒清潔療法中,最重要的就是清潔下腸胃道的灌腸。阿育吠陀的醫者也常使用藥草灌腸(niruha basti)的方式來治療各種病痛,包括關節炎、背痛、便祕、腸躁症、神經系統疾病與肥胖。

・在東亞地區,中國和韓國的醫師同樣擔心腸道不潔的風險。他們開出灌腸與結腸灌洗的處方。

・西方醫學的創始人對於自體中毒如何影響身體有不同的觀點,但他們也同意這絕非好事。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(「希波克拉底誓詞」[Hippocratic Oath]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)也曾記錄過,利用灌腸來治療發燒和其他身體疾病。而且,一般也認為,「萬病起源於腸道」這句名言就是出自於希波克拉底。

・古希臘人也採納埃及人的觀點,認為體內腐敗的食物會引發致病毒素,而且四種體液必須平衡才能維持健康──這種觀念持續了整個中世紀。

腸道有害微生物破壞宿主健康

為了讓大家知道微生物有多精明,我要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,這是我在十五年前左右,於舊金山某精神科醫師座談會上聽到的。研究慢性壓力對大腦不良影響首屈一指的專家羅伯.薩波斯基(Robert Sapolsky),在那裡發表了一場頗具啟發性的演講,內容是關於一種邪惡但聰明的微生物,名為弓形蟲。他在演說中描述了曼努爾.貝爾多(Manuel Berdoy)及其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在二○○○年發表的研究。這項研究顯示,弓形蟲有自己設定好的生存與繁殖工作,並且以一種很狡猾且自我本位的方式來達成。

弓形蟲只能在一個地方繁殖,那就是受感染的貓腸胃道,但這種寄生蟲實際上可以穿過血腦障壁──其功能為大腦的防火牆,可阻隔並保護大腦不受任何不必要的影響──入侵任何哺乳動物(包括人類)的大腦。一旦貓受到弓形蟲感染,就會在排泄物中排出這種微生物。因此,婦產科醫師會建議懷孕婦女把貓和砂盆放在屋外,並避免在貓可能掩埋糞便的地方從事園藝。

在弓形蟲的理想世界中,貓會排泄寄生蟲,囓齒動物接著吃下寄生蟲。然後,寄生蟲會在囓齒動物的全身,尤其是在大腦,形成圓形囊腫。貓接著吃下被感染的囓齒動物,被吃下的囊腫就在貓的腸胃道中繁殖,然後貓又在糞便中排出新孵化的寄生蟲,生命的循環就此延續下去。◇

(網站專文)

<本文摘自《腸道.大腦.腸道菌【新版】:飲食會改變你的情緒、直覺和大腦健康》,如果出版社提供>

推薦閱讀:
腸道可自製鎮定劑 關鍵在平衡的腸道菌相
平衡腸道菌保健康 兩大關鍵莫輕忽
啟動身心健康正循環 從平衡腸道菌相入手

責任編輯:王曉明

評論